
新聞中心
News Center
中國生物制藥2024全年業績發布:營收凈利雙雙實現兩位數增長 創新產品收入突破120億創新高
發布時間:2025-03-21
3月20日,中國生物制藥(HK.01177)發布2024年度業績報告,交出了兩個“雙位數增長”的亮眼成績單:2024年全年營收達288.7億元,同比增長10.2%,創歷史新高;經調整歸母凈利潤達34.6億元,同比增長33.5%。作為傳統藥企轉型創新的標桿,中國生物制藥2024年創新產品收入達120.6億元,增長21.9%,創新產品占總收入比例達到41.8%。公司以創新產品密集放量、全鏈條運營優化為支撐,跑出了遠超行業的“龍頭速度”,凸顯穩健的長周期價值。
未來三年,公司將進入創新成果收獲的爆發期,近20款創新產品有望獲批上市,涵蓋雙抗、ADC等前沿療法。預計到2027年,公司創新產品數量將突破30個,將實現收入結構的持續優化,實現業績穩健、高質量增長。
力爭今年底明年初創新產品收入占比過半
董事會主席謝其潤表示,作為一家龍頭藥企,中國生物制藥始終積極響應國家醫藥產業發展需求,持續投入創新研發。公司對醫藥創新多年堅持不懈地投入已經進入收獲期,隨著創新產品密集上市,公司力爭在今年底明年初實現創新產品收入過半,使得創新成為公司高質量發展的驅動引擎。
從研發投入來看,中國生物制藥已連續多年位居國內藥企前列。2024年,公司研發投入費用達到50.9億元,占總收入比例達17.6%,其中約78%投入到創新藥研發中。
隨著公司全面步入創新收獲期,由此帶來的業績回報也加速兌現。2024年,公司創新產品收入邁過百億元大關,達到120.6億元,增長21.9%;創新產品占總收入比例也達到41.8%,創新龍頭實力進一步凸顯。2024年,公司共有6款創新產品獲批上市,其中包括4個1類創新藥,位居國內藥企第一。截至2024年末,公司創新產品已達到17個,預計到2025年底將達到22個。
公司業績超預期增長,主要得益于前兩年獲批的創新產品持續放量,銷售實現高速增長。2023年獲批的1類創新藥億立舒當年納入國家醫保后,在2024年加速放量;四款生物類似藥(貝伐珠單抗、利妥昔單抗、曲妥珠單抗、八因子)也在去年實現了爆發式增長,市場份額迅速擴張。
預計2025年業績持續雙位數增長
首席執行長謝承潤預計,2025年,公司業績有望繼續保持雙位數增長。他表示,在政策全鏈條支持創新、公司創新產品進入收獲期以及集采風險出清這三重利好疊加之下,公司將繼續貫徹落實全面創新戰略,加大研發投入,不斷提升產品質量和創新能力,用“健康科技,溫暖更多生命”。
一方面,2024年獲批上市的6款創新產品各有亮點,為公司2025年的收入增長注入強勁動力。安得衛(貝莫蘇拜單抗)上市首年便成功獲批小細胞肺癌和子宮內膜癌兩大適應癥;貝莫蘇拜單抗聯合安羅替尼+化療的治療方案,作為一線廣泛期小細胞肺癌的創新療法,6.9個月的中位無進展生存期和19.3個月的中位總生存期,均創注冊研究歷史新高;安方寧(格索雷塞)療效和安全性數據優于此前獲FDA批準上市的同靶點藥物,在填補市場空白的同時有望迅速放量。
此外,這兩年BD方面也接連斬獲重磅產品,包括首款用于霧化治療兒童RSV感染的1類創新藥CPX102,以及長效術后鎮痛2類新藥QP001。后者為國內首款一日一次的長效鎮痛NSAID注射液,已中美雙報上市。這款有望為廣大術后疼痛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且無成癮性鎮痛方案的創新產品或將很快獲批上市,并在短時間內貢獻2025年公司業績增長。
另一方面,運營效率的持續提升也為公司未來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2024年,得益于集團化采購推進、產能利用率顯著提升,以及率先部署萬升級生物藥產線帶來的規模效應,公司毛利率同比提升0.5個百分點。同時,銷售管理費用率繼續下降0.1個百分點,過去五年間下降了超過7個百分點,處于業內領先水平,彰顯公司在數字化、組織整合等戰略管理上的卓越成效。
“自研+BD”壯大創新產品矩陣 全方位布局人工智能
得益于“自研+BD”的雙輪驅動,公司未來三年內預計多個重磅產品有望上市,加速貢獻業績。其中,羅伐昔替尼是全球首個兼具JAK和ROCK雙重抑制機制的口服小分子抑制劑,已在中國遞交上市申請,并在美國獲批Ⅱ期臨床,具備全球FIC潛力;針對慢阻肺等適應癥的PDE3/4抑制劑TQC3721,目前研發進度全球第二;公司與勃林格殷格翰合作的非小細胞肺癌藥物Zongertinib今年1月已在中國申報上市,已被CDE納入優先審評程序。
乳腺癌是全球第二大癌種,公司在這一領域加速布局。乳腺癌有望成為繼肺癌之后,公司收入增長的又一大動力。除了目前已上市的依維莫司、曲妥珠單抗、帕妥珠單抗等多個產品,CDK2/4/6抑制劑庫莫西利(TQB3616)去年已申報上市;HER2雙抗ADC藥物TQB2102也已進入III期臨床階段,有望于2027年上市。
當前,“AI+”應用成為各行業關注焦點。公司通過戰略合作、投資、本地化應用等多個維度全方位布局人工智能,不僅參與了兩大AI制藥科技企業晶泰科技和英矽智能的戰略投資,還一起合作探索在新藥開發領域的應用。同時,公司還在內部全面接入Deepseek、ChatGPT等AI助手,助力更多業務場景的落地。未來,公司還將繼續加大在AI領域的投入,深層次拓展AI在研發、生產、銷售,以及職能管理等各個板塊的應用,充分釋放AI優勢,加速企業發展,引領行業創新升級。
此外,業績報告顯示,中國生物制藥財務狀況持續向好。截至去年末,公司資金儲備達241億元,再創歷史新高,融資成本總額下降40%。核心子公司正大天晴的10億元股權激勵已完成回購,2024集團全年股票購買金額超13.5億港幣,為公司上市后新高,充分彰顯未來發展信心。
聲明:
本文的著作權由原作者或本公司享有,未經授權,不得以轉載、復制、攝制、改編、匯編等方式使用。文中出現的人物肖像,其肖像權歸本人所有,未經授權,禁止使用。
前瞻性聲明:
除已發生的事實陳述外,本新聞稿中包含若干前瞻性陳述。“預期”、“相信”、“繼續”、“可能”、“估計”、“期望”、“有望”、“打算”、“計劃”、“潛在”、“預測”、“預計”、“應該”、“將”、“擬”、“會”和類似表達旨在識別前瞻性陳述,但并非所有前瞻性陳述都包含這些識別詞。這些前瞻性陳述為公司管理層基于當前的信念和期望及當前所掌握的資料和信息對公司發展所做的預測,并非對未來業績的承諾,并將受到政策、研發、市場、監管等不確定因素或風險的影響。請現有或潛在的投資者審慎考慮可能存在的風險,并不可完全依賴本新聞稿中的前瞻性陳述,該等陳述包含信息僅及于本新聞稿發布當日。除非法律要求,本公司無義務因新信息、未來事件或其他情況而對本新聞稿中任何前瞻性陳述進行更新或修改。